作者 南京藝術學院 楊拯
早年曾經在業界有個傳說,國產鋼琴出口到歐美,經過歐美技師處理(主要通過槌頭扎針)后價格翻了幾番。國人對這項技術一直感到神秘。
鋼琴槌頭扎針技術大約在2000年以后才逐漸被國人接受和較為廣泛的應用。然而國人在此方面技術上仍然有認識上的誤區,主要表現為對鋼琴“音”的理解有所不足。
一件“器”之所以被冠以“樂”的名字,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個器物,更是融合了人類的聽覺感官藝術。鋼琴是在西方人文藝術背景下,伴隨著教堂合唱以及宗教發展而發展的。鋼琴作為一件西方樂器,那么就應該以西方人的思維來進行審美,聲音是第一要素。在融合了西方教堂和人文色彩的思想后,應運而出的才是真正的“鋼琴之音”。“鋼琴之音”應該是純凈、立體、有底氣和有后勁的音響質地,演奏家更注重的是第一聲爆破出來的后,后面的那種源源不斷的感覺。
普通人在聽到鋼琴演奏的聲音后,只是將注意力靜止的集中到鋼琴開始的瞬間,而一個音從頭至尾所發出的聲音是由若干個基礎音構成的有一定規律的泛音,經過隨時間衰減的特性,最后消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樂音所發出之后的動態范圍則是容易被忽略的。更重要的是聆聽聲音的“縱向”內容(包含泛音列的飽滿程度),這同時也是對聲音會隨著時間特性有所變化而進行的全面聽覺測評。
為了共同探討和提高認識,把本人的心得總結如下。
一、鋼琴槌頭扎針前的準備
「建立音的美學概念」
1、學習俄派、德派、法派、奧地利的和聲學、曲式學基本知識。
2、聽一百場以上的高水平鋼琴音樂會。需要坐在不同的位置聽,第一排、中間、以及最后的位置。扎針的最終目的是讓鋼琴家和聽眾感受到完美的音色,不同的聲場環境和位置感受到的聲音效果是不一樣的。
3、使用高保真音響欣賞巴洛克、古典、浪漫、民族樂派、印象派和當代主要鋼琴家的作品。感受不同時代、不同演奏家的鋼琴曲風格。
4、現場感受世界各國著名品牌鋼琴的聲音,用ppp-fff之間的力度彈全鍵盤的單音、音程、和弦并親自演奏一定數量的曲目,體會名牌鋼琴的聲學效果及音色風格。親自演奏一定數量的曲目在辨別聲音的環節中非常重要。
5、蒙上眼睛僅憑他人演奏或自己演奏分辨世界名琴品牌和國產品牌鋼琴。爭取蒙上雙眼能分辨出30種以上不同品牌鋼琴的聲音。
6、和多位鋼琴家成為朋友,傾聽他們的訴說。
「基本功練習」
1、聽辨鋼琴的低音纏弦1/2、1/3等數個不同部位,采取類似激發古箏弦、吉他弦泛音的方式獲取的鋼琴弦泛音。以便今后在扎針完畢后,比對鋼琴槌頭扎針前后低音弦的泛音情況,這是判斷鋼琴低音部分扎針效果的方法之一。
2、在舊鋼琴上的槌頭上練習扎針,感受聲音的“一針一變化”,這是調律師聽力訓練的一個重要方向。
3、因為扎針的聲效聽辨主要為近距離聽辨,所以應當感受不同聲場、距離遠近所產生的聲效,這一點非常重要。
4、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鋼琴槌頭是有其共性和個性的,存在“基礎針”和“個性針”的問題,練習時需要注意加以區別。
「工具的準備」
各種規格的排針、單針、“筷子針”、 槌頭烙鐵、分弦器、琴弦提拉器,夾槌頭、墊槌頭的專用工具,各種規格的砂紙板等。
二、鋼琴槌頭扎針和中國針灸的比較
讓人詫異的是,西洋樂器的扎針技術怎么和古老的中國針灸扯上關系了?還是讓我們嘗試著來比較一下吧。
1、什么是針灸
針灸是中醫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用特制的金屬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操作手法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溫灼穴位的皮膚表面,利用熱刺激來治病。針灸是我國醫學上的寶貴遺產。
2、槌頭扎針和針灸的準備練習比較
在練習人體針灸之前通常會拿小銅人來進行練習。而我們在正式給槌頭扎針之前也應當拿槌頭進行練習,最好先拿報廢的鋼琴或者新的槌頭(配件)進行練習。
練習時,可以先單針感受鋼琴槌頭深淺,各個部位不同阻力的情況,即槌頭內部的軟硬深淺所帶來的手感。
3、槌頭扎針和針灸的方法比較
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鋼琴槌頭在扎針后要求槌頭“通、透,富有彈性”,而針灸遵循了“通則不痛”作為法則之一。二者有異曲同工之處。
假設槌頭是鐵質材料做的,打擊琴弦時,槌頭停留的時間會很短,聲音會很難聽。相反,長纖維羊毛做的槌頭會則以一種“太極”的方式接觸琴弦,剛柔并濟。通俗的說,美好的聲音是槌頭合理的“太極”琴弦,“太極”出來的。
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我們給槌頭用槌頭烙鐵給槌頭加熱,塑形并達到使用需要的形狀。這兩種方法都是通過加熱使之內部變化,以達到合理。
4、槌頭扎針和針灸的工具比較
針灸的現代九針即師氏新九針,即镵針、磁圓針、鍉針、鋒勾針、鈹針、梅花針、火針、毫針、三棱針九種針具。
給鋼琴槌頭扎針需要準備單針、三針、筷子針、槌頭烙鐵等工具。
三、鋼琴槌頭扎針與高斯分布
正態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又名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是一個在數學、物理及工程等領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統計學的許多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正態分布應用最廣泛的連續概率分布,其特征是“鐘”形曲線。槌頭扎針的總體分布情況,以及槌頭塑形的要求,似乎和高斯分布有著某種聯系。在扎針的實踐過程中,針法是否需要對稱排列也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在此提出這個假說,希望有志之士能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四、關于扎針
筆者最喜歡用單針工具對槌頭扎針。單針的優點是深淺可控,力度、角度更容易控制,扎錯率小。缺點是在工作中消耗時間比三針多。
針材質的選擇也非常重要,出口型金尾針是個不錯的選擇,此種針強度高,耐用。針粗細的選擇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定,比如對槌頭頂端扎針時,還是選用細一些的針比較好。
扎針前應當事先觀察槌頭的材質,是長纖維的還是短纖維羊毛的,是否涂有硬化劑,槌頭頂端是否有凹槽,槌頭是什么品牌的等等。還可以用手捏一下槌頭,主觀感受槌頭的彈性。因為扎針是不可逆轉的,所以扎針前要進行試針,切不可貿然行事。
在準備練習和實際操作中,我們會發現,針刺槌頭大概有如下手感:1、非常順暢,幾乎沒有阻力的一針扎到底。2、即使是手都壓痛了,某些型號的鋼琴槌頭,怎樣都扎不動。3、有點類似針扎在薄殼雞蛋上,表面酥脆而內部阻力不大。此外槌頭的表層狀態和扎針的結果有很大關系,這個時候,砂板或砂紙板就派上用場了。
需要重視的是,無論三角鋼琴還是立式鋼琴,在槌頭打擊琴弦時,因為槌頭的俯仰角度、頂桿的俯仰角度、頂桿觸發點等因素,其槌頭的上、下、前、后部分所產生的動能是不一樣的!比如立式鋼琴的槌頭,上半部分的動能一定比下半部分大,我們不應當把靜止的槌頭作為給槌頭扎針的前提。
五.扎針的綜合效果判斷。
鋼琴音色整體融合度;聲部對比和清晰度;音頭的聲學狀態;和聲效果等等,是聽覺上檢驗槌頭扎針效果的手段。這需要很高的音樂修養和靈敏的耳朵才能判斷槌頭扎針的最終效果。
單從扎針技法來說,過程并不復雜。但能明白最終是靠鋼琴調律師扎實的藝術、技術功底來完成槌頭扎針,即藝術和技術的完美結合來實現的,你就一定會明白在德國鋼琴廠,為什么須有二十年以上經驗的第一流鋼琴調律師才能給鋼琴槌頭進行扎針,細細想來,如此苛刻的要求是有道理的。
附:德國兩種弦槌RENNER和ABEL的比較
德國的ABEL弦槌脫胎于RENNER弦槌,技術是同源的。 RENNER多數使用的是西班牙的一種羊毛,毛色均勻潔白。ABEL是多種羊毛混合使用,顏色差異較大,理由是可以適應全球氣候。RENNER的弦槌木多數是白櫸,ABEL的多為紅桃花芯。
RENNER的弦槌更軟一些,彈性更好;ABEL的硬一些,彈性差些。 價格RENNER的貴些,ABEL的便宜些。
實際使用中,RENNER的彈性雖然好,但很容易就處理過度,俗稱扎廢了。使用RENNER弦槌,必須了解其彈性是蘊含在內部的,在提高音量時需扎很多針才能有所提升,但這同時也會造成多扎,尤其是批量生產時采用統一預扎的方式,需要嚴格的控制。后期整音處理時要注意不要多扎,很容易把聲音扎散。
反之,ABEL弦槌走的是另外一條路,更適合批量生產,處理時弦槌硬度力度變化反饋非常快,很好扎,但不太容易扎出豐富的層次。
(注:附言內容摘自kaisers)